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的前身是飞机系,创建于1952年。目前学院下设直升机系、飞行器系、振动工程研究所、结构强度研究所、微纳器件系统研究所、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精密驱动与控制研究所、基础力学与测试系、人机与环境工程系、空气动力学系、航空航天交叉研究院等11个系所,建有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直升机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航空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等21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和教学平台,现有的本科专业中“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工程力学”均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智能飞行器技术”为新获批的“新工科”专业。学院面向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重大战略需求,通过建设具有鲜明航空特色的三全育人体系,聚焦新工科建设,创新课程教育模式,统筹内外优势资源,强化校企协同培养,培养具备浓厚航空报国情怀和卓越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思政铸魂,服务国家战略
学院以培养能肩负起新时代航空强国重任的德才兼备人才为着眼点,把“家国情怀、使命担当”的红色基因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不断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开创了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工程实践—思政教育一体化“大课程”教学模式,实施新工科培养方案与学科前沿、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课程内容与科技成果、科研训练与企业实践、论文选题与科研项目、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等“六融合”教学举措。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贯通,通过“国防企业面对面”“总师思政公开课”“青马工程”“一杯咖啡的故事”“续火烛心,寻迹长空”等品牌活动,将“大飞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等军工文化和“志在长空、航空报国”的南航文化厚植于学生心中,促进学生“智商、情商、逆商”的全面发展。同时,学院获批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成学校首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年“起落架设计基础”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漫谈新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获批江苏省思政示范课程等,其他校级和院级思政示范课程合计11门。1名教师入选2021年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022年学院与校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教发合作申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同年,学院牵头申报的校“揭榜挂帅”课题“航空航天民航特色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获批,并高质量完成了建设工作。此外,学院协助学校成功申报了2023年教育部第二批高校数字思政精品项目。
在推动课程思政交流共享方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教师多次到校内外各单位进行讲座和交流。例如,魏小辉分别在第三届全国航空航天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论坛和教育部航空航天类专业第十一次课程交流中做主旨报告;吕宏强、陆洋等人受邀在国防科大、西工大、复旦及江苏省内多所高校做课程思政讲座,有力促进了校际课程思政的交流与合作,起到了良好的课程思政研究成果辐射作用。此外,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还举办了全校范围内的航空航天民航特色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研讨会,分享并交流了课程思政的建设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