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会议精神,积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5月1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师生代表观看了全国首部思政课教师题材电影《我要当老师》,一同感悟思政课教师的高尚品格、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增强当好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作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周年的献礼影片,电影《我要当老师》紧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要求,以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故事,生动呈现了以孙恒为代表的新时代青年,在思政课老师的影响和帮助下,毅然选择成为思政课教师的心路历程,艺术再现了一代代思政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赤诚情怀。
观影结束后,在场师生纷纷表示深有触动、深受鼓舞,被影片中思政课教师的执着和坚守打动,透过电影看到了思政课教育的智慧和师德的光辉,深刻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思政课教师胡媛媛:“当一名好老师”的理想其实植根于我们每一名思政课教师的心中,教书育人、讲好思政课、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实现这些目标需要细致入微的耐心、精益求精的匠心和久久为功的恒心,这也是当好一名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功。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作为一名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我和大家一样,怀揣光荣与梦想,坚持学习与实践,追求进步与提升,努力做到合格,向着优秀前行。
思政课教师吴永祥: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需要做到“三个统一”:一是“经师”与“人师”相统一,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大学问”,更要有“大情怀”,要真心关爱学生,真情服务学生;二是“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思政课教师既要守理想信念之正、道德情操之正、学识素养之正,又要创育人格局之新、育人内容之新、育人方法之新;三是关注学生的“思想”与“生活”相统一,思政课教师要因材施教,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成为学生可信、可敬、可靠的良师益友。
机电学院辅导员聂敏敏:这部电影真实描绘了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日常,有笑有泪,非常精彩。“遇见一位好老师是多么幸运,成为一位好老师多么幸福”,电影中的这句台词用朴素的话语表明了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们要积极主动与学生交往,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艺术学院导员章诗蕾:主人公孙恒的成长经历,触动着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一名老师、一名辅导员,不仅需要传授知识、做好日常管理,更需要在充分深入学生内心的过程中,教育引导学生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博士研究生朱登轩:这部电影深刻展现了思政课教育的真谛与意义——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深度洞察和真挚关怀。在学生迷茫、困惑、纠结、彷徨的时候,思政课教师应该成为他们的指路明灯,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做学生青春岁月中最鲜活、最灿烂、最具生命力的一朵花。这部影片让我更加坚定了从教的决心,希望未来自己能够成为一位真正走进学生内心的思政课教师。
博士研究生王禹:从“孙猴子”到“孙行者”,这是孙恒老师个人的蜕变,也是高怀德老师的教育成果,更是其他无数思政课老师对自身和对教育成果的期望。随着时代的变化,思政课教师面临着许多新的难题,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就是思政课教师最大的价值。作为马院学生,这部电影对于我们今后的个人成长和教育工作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硕士研究生王宇晴:电影中主角孙恒在高怀德老师的帮助下,从一个叛逆少年蜕变成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让我明白了教育不仅是书本知识的传承,更是心灵之间的共鸣。电影最后,孙恒接过了高怀德老师的接力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这让我无比动容。作为一名马院学生,我希望将来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不单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让学生们发现人生价值”,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多年来,南航马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多方面布局“大思政课”建设,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成效。未来,学院将不断夯实思政课第一课堂作用,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积极拓展“大思政课”建设格局,努力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扎实提升育人成效,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