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接本公共实验教学部成立于2020年6月,由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四个教学中心组成。公共实验教学部负责牵头建设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参与建设国家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华东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学会理事单位和江苏省高校金属工艺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
公共实验教学部现有教职工92名,其中近3年新引进教师24名,目前在明故宫、将军路、天目湖三个校区共拥有实验实训室74间,总面积约13242.42平方米,设备仪器10283台套,固定资产总值7210.31万元,为面向全校师生开设各类实验教学、工程实践、虚仿项目、创新竞赛等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公共实验教学部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机类实践训练课程、电类实验实践课程、计算机技术基础理论和实验课程以及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等,基本覆盖三个校区所有学院的本科生,年均开出课程50余门,开课近600门次,修读课程学生近3万人次。
公共实验教学部成立三年多来,秉持“专业交叉、科教融汇、产学协同、实践育人”的发展理念,以建设成为以“三航”为特色的一流工科实验教学基地为发展愿景,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PI(首席责任教授)制创新实践指导为两个重点发展方向,针对实验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组建教学科研团队、成立教师发展分中心、引入学科资源带动实验教师成长三项举措。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以发展愿景和发展理念为主线,以新工科实验教学研究与示范、实验教师发展与人才强布战略为重要抓手的“一体两翼”发展体系,通过夯实质量基础,创新用人机制,鼓励数字化赋能教学改革,强化学生自主研学实践等举措,牢牢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全面推动学校公共实验实践教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公共实验教学部不断加强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健全“三全育人”常态机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聚焦学校“三航”特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时代特征,结合学校“长空精神”特色育人元素,坚持深耕课程思政品牌,长效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课程教学团队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充分认识现阶段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战略意义,着力培养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合格劳动者,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融入实践教学的各环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链条”,不断打造体现思政元素、反映学科前沿、融合前沿技术的高质量课程,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持续创新。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各类实验实践课程之中,公共实验教学部致力于将每间实验室都打造成深度的“思政课堂”,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精神和工程综合能力为核心,探索构建“需求导向、资源保障、学科交叉、科教融汇”的实践育人机制,实现实践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贯通,通过培养家国情怀、航空报国精神,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升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卓越全面的工程素养。
在课程思政建设引领下,基础金工课程获批课程建设专项思政示范课,工程训练课程获批本科教学建设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获得校课程思政竞赛一等奖、“最佳人气奖”;思政微课“行而不辍 未来可期”获得2020年江苏省微课竞赛思政类一等奖;“从制造到智造”,获得全国工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优奖。

为高质量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2022年以来,公共实验教学部以审核评估为契机,围绕高水平人才培养目标,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优化改进”原则,紧扣部门职责定位,围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梳理评估重点难点,深度排查薄弱环节,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设计教学大纲规范,强化实验安全管理,优化持续改进机制,稳步扎实推进自评自建工作。
制定完善教学管理规范标准十余项;强化实验安全管理,实现安全教育培训全覆盖;依托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常态化开展课堂教学评估、教学专项督促与检查,召开师生座谈会。通过充分调动公共实验教学部教职工参与评估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下一心,密切配合,各司其职,教职工对教学工作重视程度提升,教学规范性得到明显改进。现已形成持续改进的常态长效质量保障机制,有效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营造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文化,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